最近一段時間以來,國家領導人對于糧食浪費現象、尤其是餐飲浪費做出了批示。我們都學過一句詩詞那就是“誰知盤中餐,粒粒皆辛苦”,這首詩詞相信幾歲的孩子都可以搖頭晃腦地誦讀出來,在物資豐足的今天,有誰會細品這詩詞背后的深意呢?
節約糧食一直是中華民族的美德,是我們一直提倡的事情,小的時候如果在吃飯時飯粒掉在桌子上,大人通常都會讓我們撿起來吃掉。“一粥一飯,當思來之不易;半絲半縷,恒念物力維艱。”在大人言傳身教中,我們從小就知道糧食的珍貴,如今雖然我國糧食生產是連年豐收,可是我們不可以沒有危機意識,今年的“黑天鵝”特殊事件也給我們大家敲響了警鐘。
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的數據來看,2020年上半年全國生豬出欄量比2019年同期減少了6243萬頭,下降了19.9%,在2019年的上半年生豬的存欄量就比2018年有所下滑,下滑了近15%,如今2020年了生豬的存欄與2019年相比再次小幅下滑了2.2%,據國家統計局1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,2020年7月,全國居民消費價格(CPI)同比上漲 2.7%。其中,豬肉價格比去年同期上漲85.7%。雖說2019年三季度開始生豬的生產有所恢復,可是在今年上半年生豬生產水平依舊是低于去年同期水平,所以豬肉漲價也不奇怪了。
按照正常來講,生豬的出欄量與存欄量都呈現下降的趨勢的話,那么養豬所用的豬飼料的需求應該是萎縮的才對。用于豬飼料的豆粕、玉米應該是呈現下跌的趨勢才對,可是事實相反,今年的玉米價格卻是呈現“飛漲”態勢。
上半年國際上玉米的價格是下跌的趨勢,不過根據海關的數據能看到,我國上半年玉米的進口量就達到了365.7萬噸,比前一年增漲了17.6%,進口增多玉米的價格反而出現了大漲,據《期貨日報》報道,到七月中旬臨儲玉米拍賣已進入到了第八周,累計被拍賣的玉米數量已有3200萬噸,不過一直是100%的成交率與高溢價格局,而且現貨市場玉米價格也一路上行。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?
相關人員分析表示,導致玉米價格“飛漲”首先是龐大的庫存沒有了,市場缺口比較大,對價格本就比較樂觀,第二點是臨儲玉米今已經拍出了3200萬噸,中央儲備玉米也拍出了600萬噸以上,市場上還沒有感受到供應的變化。可隨著玉米成交價格的升高,小麥市場也出現了反彈。在今年的第二季度就出現了以往不會出現的現象,國產玉米收購價格和進廠價已經開始高于國產小麥的價格了,飼料企業用小麥替代玉米的現象開始增多。在7月20日的時候,山東玉米拍出了2620的高價,比小麥高出了200元每噸,有些養豬專業大戶就開始采購小麥用來喂豬,這從側面拉動了小麥的價格。目前小麥已經呈現出了上漲的態勢。因為生豬的價格均在18元每斤,小麥的價格現在也變得由養殖企業豬欄中的“豬”決定了。
由于近幾年的瘟疫全球大流行,這很大因素導致谷物生產的衰退,有些農產品出口國在未來極有可能會限制本國的糧食出口,最終導致全球谷物供給惡化,隨之而來的就是食品的價格上漲。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,年輕人都愿意進入城市打工,打工所帶來的收入遠遠高于種植農作物所得的收入,很多人會選擇留在城鎮接受更好的醫療和教育,人口脫離農業領域的趨勢就會繼續,這就決定國內的谷物的供給端的壓力還會持續加大,繼續推動谷物價格。
對于低收入家庭來說,減少肉類的購買并不會影響啥什么,可是一旦小麥等主糧上漲了以后,中低收入家庭可以不怎么吃肉,可是不能不吃飯。所以肉價和谷物的上漲與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。如果中高收入家庭通過吃肉擠壓了低收入的家庭生存空間,任何社會都會相繼出現問題,或許這就是國家領導們關注的焦點。
有些人吃得起更貴的豬肉,有些人卻吃不起被豬肉“拉起來”的糧食。我們大家就要從身邊做起,在家吃飯要合理定量才行,在外面吃飯不講排場,不貪豐求盛才對,要養成剩菜打包的好習慣。節約糧食,從身邊做起,從小事做起。
|